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2018夏番介紹


  在《童話魔法使》(メルヘン・メドヘン)的事件之後,動畫品質的穩定度又再一次的被檢視了,那就是《驚爆危機Invisible Victory (フルメタル・パニック!Invisible Victory),想必最後還是讓大家失望了,最後的1112話要以特番放送來補完,意思就是窗啦!

  還是讓我們放眼下一季吧。動畫越來越多,雷度也越來越高,當然小眾的話題作也會存在,筆者整理了自已比較期待以及感覺會有話題性的作品列表。



  先從改編作吧,有原作當樣本在前,無論是大幅改編,還是原作重現,想必都還是有一定的話題。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雙戀之後的各種走火入魔

  筆者上次介紹了《HAPPY LESSON》,加上之前的《妹妹公主》,這樣說來我們也到了快一半的地方,接下來的紙上企畫是《雙戀》,這個企畫是從2002年到2005年,其實這個東西有病的程度是明顯走向了你搞不懂的地方,而之後幾個病到筆者都看不懂的東西我也決定一口氣介紹一下。

畫成人漫畫到出道,畫家的黑歷史有很多嗎?

  很多漫畫家都有黑歷史,畢竟不是每個人一出道就大賣,也會有人在出道之前是畫同人誌跟成人漫畫的,這種可說是一個跳板,先累積一定知名度之後也比較容易出道。
  由於成人漫畫的客群受限於成年人,以版稅等收入面來看,當然是一般漫畫的收入會更高,而之前畫過成人漫畫有可能是減分的行為,也因此不少漫畫家會換筆名,連畫BL漫跟畫全年齡都要換筆名了,何況是成人漫。
  這次要介紹的是曾經畫成人漫畫之後才在一般向漫畫出道的作家們,你有看過他們之前畫的成人漫畫嗎?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大量量產性作品的時代,淺談日本電視動畫史

  日本動畫從早期的精心策畫到1990年到2000年間的黃金時代,再到了電腦作畫大量取代手繪以及大量3D電腦動畫之後,到現今已經轉型成了高度分工化的專業時期。

  現在日本動畫職位分工清楚,讓作品可以大量的如同生產線一樣一直產出,為了確保從業人員生活所需的薪資,不得不產出更多的作品來撐住,這也是近年許多導演所提到的體制應該改善跟大量原畫師公佈薪資條事件的問題點。
這次我們不是要聊體制要如何改變,而是高度分工化之後的作品變成什麼樣了?


  日本動畫簡單可以區分成幾個時期,第一個是戰後的改變,在二戰時期的動畫是政治宣傳的一種手法,創作者受限很多,因此也出現了一批反戰系的動畫,代表當然是我們的「宮崎駿」宮老了。

  這個時期可以說從1963年漫畫之神「手塚治虫」老師開始,製作了《原子小金剛》(鉄腕アトム)那年開始,日本開始試著在電視上播放長期連續的動畫,動畫這個產業開始成形。

  電視動畫那個時候有兩大類,一個就是漫畫改編,像是手塚治虫的《小白獅王》(ジャングル大帝)、藤子不二雄的《小鬼Q太郎》(オバケのQ太郎)之類,再來就是像電視節目一樣,認真發想之後所作的原創動畫。這個時期的動畫不是那麼穩定的一季12~13話,一次以季來算。因為是完全手繪,也常常可以看到作畫失誤,人物變形。
  而原畫師從這個時期就存在,他們的薪水算法就是每一張多少,到了現在還是一樣。早期的原畫因為要求並不是很高,可能1分鐘16張的原畫,其實人物跟背景都沒動,只有嘴巴一直在動的對話,所以混的很好。
  導演也是做電視節目跟電影或是漫畫家出身,整體上來說都是用心盡力的一個時期,由於時間早,也影響了很多之後的從業人員。


  到了1970年代,這時日本電視動畫產量還是很少,大約一年十部出頭吧,但是已經有彩色電視了,這時候分工上就慢慢的多出了色彩指定跟音響監督之類的工作,大致上已經是現代的架構,同時有一些想法也常態化了,像是「變身英雄」、「巨大機器人」、「小魔女」,這個時期太空跟科幻是非常流行的,像是《宇宙戰艦大和號》(宇宙戦艦ヤマト)、《宇宙海賊哈洛克》(宇宙海賊キャプテンハーロック)等作都是70年代的產物,還有一些當年明明就不太紅,之後卻粉絲大爆發的作品,那就是1979年的《機動戰士鋼彈》(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到了1980年代,日本電視動畫跟十年前相比,已經有年產量近50部左右,成長了2~3倍,這個時期比較明顯的轉變是動畫已經不是只有小朋友在看的了。客群明顯的出現從小看到大的宅男,劇本轉換成「給小朋友看的」跟「給大朋友看的」兩大類,前者主打溫馨易懂,後者則是生冷偏硬派的劇本,像是帶給孩子們心靈創傷的《傳說巨神伊甸王》(伝説巨神イデオン)。

   1990年代是日本電視動畫的黃金期,年產量進入80部前後,但是質有明顯的上升,像是《勇者》系列、《幽☆遊☆白書》、《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名偵探柯南》(名探偵コナン)、《遊☆戯☆王》等一代神作還有長期作品都是這個時期出現的,在1995年後動畫開始使用了3D電腦作畫,有一些實驗性質很重的作品,像是後半大量使用電腦作畫的《南海奇皇》等等。
  之後進入2000年,年產量先是邁入100部大關,到2005年日本電視動畫正轉型成大量電腦作畫,劇本也開始用採用外部作品改編,由於劇本取得比以往更加容易,電腦作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內加速製作時間,聲優也進入大量養成學校量產中,年產量逐年上升,到2005年已經可以一年產出200部的動畫,產量如雪球般的滾動。由於大量的外部合作,像是輕小說、漫畫改編,動畫的相似度越來越高,這也不能怪動畫,因為特定題材的輕小說跟漫畫就是有一定的銷量保証,反過來說,已經有銷量保証的作品改編成動畫風險也更小。而劇本家們也領悟到了,我寫動畫劇本也是賺錢,我寫成輕小說之後,版稅先拿一筆,改編成動畫又會有一波,那為什麼我不寫小說就好了。

   而銷量決定了題材,雖然說作者會接受到大宇宙的意志,同時寫出差不多的作品,但是編輯也會跟據作品銷售量來要求作者,小說長的一樣,做成動畫當然長的一樣,漫畫也是同理。
  日本電視動畫,在2005年的時候年產200部,但是到了2013年,已經年產近300部了啊。
   但是就動畫收益來看,由於版權一部分在原作身上,週邊跟其他的銷售都要分配,變成了可以產出大量動畫,但是動畫公司手上真的能收到的錢卻沒有很多。

  這跟夕陽產業一樣,也難怪許多大老出來放話,原畫師們叫苦連天,這個業界要怎麼改變呢?我想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的。

OtakuChronicle《御宅編年史》:FB粉專BloggerTumblr 

力量沒有對錯,只有使用者的差別

  只要有玩《超級機器人大戰》,你一定知道「永井豪」的大名,無論是三位魔神的《無敵鐵金剛》(マジンガーZ)、《金剛大魔神》(グレートマジンガー)、《金剛戰神》(UFOロボ グレンダイザー),還是更進階的《魔神凱撒》(マジンカイザー)。《蓋特機器人》(ゲッターロボ)、《蓋特機器人G(ゲッターロボG)等等,都是玩家愛用的超級系機器人,但永井豪老師的作品不止是這些,還有更多更多 像是《甜心戰士》(キューティーハニー)就有五個版本以上的動畫,還有真人電影跟連續劇。